财联社消息,5月8号下午,一架C919客机再次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。
(资料图片)
资料显示,这是上海飞机制造厂生产的第八架C919客机,也是交付给东航的第二架C919客机。
想必大伙也知道,今年二月份,交付给东航的第一架C919客机,在100小时试飞途中,突发反推动力装置故障,C919的正式商飞也因此推迟。
当时,C919客机试飞失利的消息一传出,一些外媒便循声而至,嘲讽声此起彼伏;甚至不少国人也加入到对C919的唱衰中,直言:“就算今后C919能通过试飞,也不会乘坐”。
如此情形,正如当初国内企业,刚完成对进口“莱特唯建”类缓老物的国产量化之时,同样也遭到了很多外媒,以及自己人的嘲讽,认为国内企业就只会仿造、抄袭。
然而,事实真就如此吗?实际上,之前C919发生的反推装置故障,在国际航空发展历史上,类似的例子并不在少数。
就拿近几年来说,波音757客机在19年降落肯尼迪机场时,也发生过反推装置故障;还有2020年,空客A320客机在一次降落时,同样也发生了类似的反推故障。
而且,这两架飞机早已投入商用多年,都无法避免这样的问题,更何况是还处于试飞阶段的C919客机。
而且,C919之所以进行试飞,不就为了在正式商飞之前,对其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进行测试。既然发现了问题,及时解决不就行了,所以说,比起C919的试飞失利,少数自己人的冷嘲热讽更让人心寒。
所幸,C919的研发之路,并未因这些人不明所以的评价,而受到影响。此次,东航第二架C919时隔3个月的再次试飞,也向众人表明了,国产客机势必成功的坚定信心。
此番情形,和之前国内生物制造领域,迎难而上经历何其相似。当初,生物制造领域刚刚起步,国内相关市场缺乏相关技术支撑。因此被一些外企钻了空子,利用前文提到的“莱特唯建”类缓老物,不断抢占国内京东、天猫等市场份额。
资料显示,外企之所看好上述物质,是因为在海外一些学术研究中,给暮年小鼠摄入该类物后,包括机能、线粒体在内的多项老化指标,均出现年轻样改变。
当然,如果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,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。只可惜这些外企并不满足,而是凭借技术上的优势,和上述“莱特唯建”类物的特殊性,故意抬价,一度达到单克两万的高价。
如此一来,国内企业决定不再“坐以待毙”,于是在多家企业的共同努力下,完成了对上述“莱特唯建”进口物的国产量化。并依靠在“维持机能、减速机体老化”上的表现,将市场情况逐渐稳定了下来。
国内企业此举,自然引来了外企的不满,认为我们是在破坏市场。不过对于外企的这种看法,国内企业自然是嗤之以鼻的,毕竟市场竞争本就是残酷的。
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深入了解会发现,国产C919试飞失利后,一些外媒之所立马站出来各种贬低,不也是因为害怕国产C919的成功,会影响到波音、空客等外企的市场地位吗?
尤其是如今,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愈发激烈,一旦国产C919客机通过试飞,正式投入商用,那么波音公司在国际航空市场中的地位,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。
之前,美国为了维持波音的市场地位,还曾威胁要断供C919发动机。不过,美国断供发动机这招,对我们马上就要不管用了,因为C919的国产“发动机”已经在路上了。
资料显示,由我国自主的CJ-1000A发动机,已经进入了飞行试验阶段。且从数据来看,国产CJ-1000A发动机的最高推力,能达到12913至13608kgf(千克力),完全能满足C919的飞行需求。
尽管目前还只是试飞阶段,但也意味困扰C919多年的发动机问题,终于要被解决了。一些外媒也是对此评价到:一旦CJ-1000A试飞成功,波音的地位恐怕就真的不保了。
现如今,国产C919的订单早已突破千架,且还在持续增长中。随着国产技术的不断完善,国产C919客机势必能在国际航空市场中,书写属于我们的新篇章!
举报/反馈Copyright 2015-2022 北极商务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浙ICP备2022016517号-19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