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/
“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,是老师用他们优秀的言传身教,填充了无数学生的梦想与希望。“教师博雅”推出“师说”专栏,听老师们讲述“教”与“学”的动人故事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月光下的追忆
文 / 孟盛
单位 / 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
我是2007年进入交大二附中高中部的,距今已经十六年了。记忆就像是古城的旧墙,带有些许斑驳却又令人安心。我总喜欢拾级而上,追寻着无边的风月与自由的灵魂。在高中三年的求学经历中,对母校的情感大抵如此,它是我拾级而上的助推器,是我安放此心之所。
心之所想的是我的老师们。
那时的我不懂文学的意义,只是胡乱在稿纸上写一些幼稚的文字,教我高一语文的郝秀洁老师看到后,没有过多责怪,反而鼓励我投稿。兴许是运气太好了,文章在《新民晚报·夜光杯》发表。后来,郝老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讲评我的文章,我面红耳赤又心潮澎湃。许静如老师是我之后两年的班主任,也是我的语文老师。许老师总是用红笔将我所写的文字,一字一句圈点勾画。每有新作,许老师总是我的第一读者。直到我自己做了老师,才知道教师的时间多么宝贵,但我的两位语文老师总忘记了时间,她们是摆渡人,摆渡着我们,让时间成了记忆的长河。
高三的分科,我没有过多犹豫,直接选择历史,原因很简单,胡文举老师在高三。我更愿意称胡老师为胡先生。早在高二的时候,我就对历史充满着好奇,尤其是古代王朝的兴衰与时代的况味,如何在个体的生命中留下关照?胡先生并未直接告诉我答案,而是用厚实的学术功底将历史进行回溯,这样的一种回到历史现场式教学,即使放在十六年后的今天也丝毫不过时。我在大学时出版的第一本长篇历史小说《大宋江山·三川喋血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就是受到了胡先生的启发。
笔之所往的是母校的一草一木。那时高三,同学们都忙于学业,我总是和同桌看着闲书,吃着零食,趁着晚自修间隙,逛校园。学校很美,猫咪好玩,操场好大,一切有趣。直到看到模拟考成绩,一本是奢望,二本是近观,眼前是迷茫。但奇怪的是,我并不心慌。胡先生依旧和我聊着历史,许老师继续批改着我的作文,田蜜老师照常讲授词根奥义,广辉、张叶两位师授课之余陪我们聊天,和我们踢球……最后,我以文科班第二名的身份毕业。其实,不只是我,当时我们那波人都考得不错。就现在而言,当年喜欢踢球的,现在做了足球经纪人。当年喜欢画画的,在设计院画图纸。当年爱聊天的,在外企销售部风生水起。至于我,实现了作家梦,出版了一些作品,加入了上海作协,现在,在徐汇区的一所高中教语文。高中时期陪我的好友们依旧陪在我身旁。谁又能想到,当年这些好兄弟在十多年后的现在又成了我婚礼上的伴郎……
现在想来,交大二附中给予我们这一代学生的不只是学科知识,还有自由、宽松的人文环境,每位学生都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有所长,学有所获!这是学校对学生的尊重,也是对教育的尊重。
落笔之际,我正在东方绿舟国防教育基地,陪伴着我的高一学生军训。月亮高悬,学生们正在进行着六公里的拉练。我似乎在队伍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,那是一个十六年前的影子,他踏着正步,缓缓向我走来。
编辑:马晓敏
上观号作者:教师博雅
Copyright 2015-2022 北极商务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浙ICP备2022016517号-19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