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这个问题,我认为白起和孙膑没有可比性,战国能和孙膑比的只有吴起。"起、翦、颇、牧"是战国四大将,而吴起、孙膑是千古兵家,是百家争鸣的兵家!
这种对比,可能就是白起是举世闻名的外科手术专家,而孙膑是角逐诺贝尔生理学奖的科学院院士,二者的对比不在同一个层级上。
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兵家,出将入相,强兵强国,才是兵家的主张
【资料图】
虽然现代认为兵家的鼻祖是孙武,但是在古代,最广泛的认知是吕尚,也就是姜太公。
孙武虽说有孙子兵法传世,但他的地位始终是将,他还没有真正左右一国朝政的作为,整体相比较而言,他的成就还比不上他的后人孙膑。
兵家最初的主张是出将入相,战国前期,兵家的主张一直都是以强军为基础,通过战争的胜负,争夺更多的权益,来强大一个国家,而不单单是一个将领。
我们从吴起和孙膑的事迹,来认识兵家的政治智慧,兵家的代表人物,从来都是有政治理想的,而不单单是一介武夫。
吴起在鲁国、魏国为将,以魏武卒成名天下后,离开魏国,到楚国为相。吴起为什么离开魏国,核心还是魏国相位之争,他有为相之志,却得不到魏武侯的信任和重用,所以去了楚国。
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,在楚国发起变法运动。"吴起变法"从经济、政治、军事等方面强大了楚国,楚国国力空前强盛。
尤其是在军事层面,吴起联合赵国,大败魏军,为楚国收复陈、蔡之地,楚国势力一直延伸到了黄河边,一时间楚人"兵震天下,威服诸侯"。
我们再看孙膑,先不说他的"桂陵之战"和"马陵之战"这两次成名之战。除了军事战阵之外,孙膑也有自己的政治主张,马陵战后面对齐国日益激烈的将相之争。
孙膑建议田忌不要交出兵权,而是以老弱之兵,守住田忌的封地。田忌自己率领主力大军突袭临淄,撵走邹忌,自己掌握齐国的大权。但是田忌没有采纳孙膑的建议,没多久就被邹忌陷害,逃到楚国去了,孙膑也归隐山林了。
作为兵家的孙膑,在自己的著作《孙膑兵法》中,也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,认为政治安定,民心向背,经济繁荣,是军事强大的基础,军事强大又可以保证国家安定和繁荣。
所以说,从不论是吴起和孙膑的经历,还是他们的著作,都能看出来,早期的兵家并不是单纯的将领,与战国后期的白起等单纯从事军事活动的武将,还是有很大区别的。
不同的对手,造就不同的战绩
如果说白起、王翦、李牧、廉颇是战国末期第一梯队的四大名将,那么吴起、庞涓、匡章、乐毅也同样拥有不弱于四大名将的战绩和能力。
武安君白起成名于"伊阙之战",华阳之战、鄢郢之战声名闻于诸侯,最后长平之战,成就"杀神"之名!
伊阙之战,白起的对手是魏国大将公孙喜、韩国主将暴鸢。华阳之战,白起的对手是魏将芒卯、赵国将领贾偃。长平之战,秦军统帅白起,赵军统帅赵括。
鄢郢之战,楚国比较搓逼,没啥出名的主将,被白起轻兵突袭,前期主将预计都是各城的守将,白起攻鄢郢两城时,一般认为主将是楚襄王。
相比于白起,孙膑孙先生的对手就比较单纯了,就是他的师弟庞涓,一辈子就干一件事,恶心他,三番五次打败他。
孙膑的获胜点:
1、传统兵家的大局观,以吴起来看,孙膑是有走上一国相邦的志愿的,如果田忌兵变成功,这恐怕就能实现了,如果与白起交战,他有可能不着眼于战场,可以从朝堂来影响白起;
2、秦国朝廷并不稳定,如果是魏冉为相,白起可以专心应对战场,但是如果范雎为相,那么白起恐怕还要应付范雎的黑手,这就是孙膑的机会;
3、善于布局,在魏军实力强盛的时期,能够以弱胜强,将魏国彻底拉下马,在本无法取胜的情况下,令庞涓产生轻敌心理,抓住机会,击破魏军主力,充分说明了他的军事布局。
最后,两人临阵对战都有胜算,谁可以最终获胜,恐怕要看谁能犯更少的错误。当然白起并无打败战国名将的记录,孙膑也因为身体,并无统领一军拼杀歼敌的机会。
白起的实操经验和应变能力更强,孙膑的理论和大局观更强,一个医院的手术专家,一个是医学院的教授。真正放到战场上,恐怕是和解拼消耗的可能性更大吧!
相比于白起的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对手,这个魏国名将庞涓就比较厉害了,他与孙膑师出同门,虽然史书对他的战绩记载不详,这与秦记对中原的情况不甚清楚的分不开的,但是他的能力肯定是不弱的。
但从魏国攻赵国邯郸、攻打韩国,攻破邯郸、险些灭韩的战绩来看,他的军事能力是极其强大的。因为赵国邯郸,只被两个人攻下过,一个是庞涓,另一个就是王翦了,可见庞涓的能力之强,绝不比王翦差。
从对手来看,虽然孙膑只有一个对手,只打了两场胜仗,但是架不住对手牛逼啊。白起大胜不少,但是对手不强,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。
军事能力上,二人的用兵各有所长
《孙子兵法》中说:昔之善战者,先为不可胜,以待敌之可胜。不可胜在己,可胜在敌。
孙膑和白起都是将这一军形篇,发挥到极致的两位军事高手。他们的区别在于,白起更加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,将其击败。
而桂陵、马陵之战,孙膑展示出来的是,他善于布局,让本来无法战胜的对手,暴露弱点,将其击败。
伊阙之战,白起抓住魏军、韩军,两军将领貌合神离,相互推诿的机会,绕道魏军背后,迅速击溃防守松懈的魏军,然后两面夹击击溃韩军。
华阳之战,白起千里急行军,以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的战术,以魏、赵联军意想不到的速度,出现在魏军的背后,迅速击败魏赵联军,歼灭联军十五万,解除华阳之围。
长平之战,白起再创神勇,抓住赵国国内速战速决的心理,以反间计使赵国换将,隐藏自己担任主将的消息,吸引赵括主动出战,围困赵军,在赵括突围时被射杀,赵军投降!
孙膑的桂陵、马陵之战,采用了大致相同的两种战略,都是围魏,一个是救赵,一个是救韩。策略都是攻敌所必救,同时让庞涓产生轻敌的判断,为了达成这一目标,两次战争采取了不一样的战术。
桂陵之战,孙膑先佯攻平陵险地,迷惑魏军,分出多路小股部队,袭击大梁和庞涓主力,先后溃退,致使庞涓判断失误,轻兵回援大梁,齐军在桂陵埋伏,生擒庞涓。
马陵之战中,齐军故技重施,再度袭击魏都大梁,庞涓急忙率军回援,齐军向西进军,孙膑以"减灶计"令庞涓以为齐军怯战,只带精锐骑兵追击,齐军在马陵道设伏,歼灭魏军主力,庞涓自杀。
白起与孙膑相遇,最终谁胜谁负呢?
一个是抓住机会的人,另一个是创造机会的人,从战略层面来看,孙膑获胜的可能性更大。
但同样,孙膑在自己的兵法中强调,战争的胜负,并不决定于国力强弱、兵力多寡等因素,军事将领的临阵指挥和战术,才是决定性因素,所以临阵的杀伐才是最重要的!
白起的获胜点:
1、丰富的临阵经验,白起崛起于秦国军伍,从下级军官升任的大将,而且对战机有天生的敏感,这是他成为名将很重要的因素;
2、秦军的强悍战力,从战国开始,秦军的战力应该与三晋的战力相当,或者是还要高出一筹,但是齐军的战斗力就比较渣了,三晋一般都看不起齐军;
Copyright 2015-2022 北极商务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浙ICP备2022016517号-19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